专访济源钢铁集团董事长、总经理李玉田
来源:暂无  编辑:管理员   2018年06月20日 10:24

往昔坎坷多磨砺 今朝迎来韶华时

——专访济源钢铁集团董事长、总经理李玉田

 

曾经,一个濒临破产的地方小铁厂,只有铁没有钢,用三个100m3的高炉生产16万吨生铁养活4000多名员工,产品单一,设备落后,劳动效率低下,要靠财政补贴过日子。如今,却已成长为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和世界钢铁企业100强的“钢铁巨人”。这就是河南济源钢铁集团。

济钢的航船能够乘风破浪到达成功的彼岸,离不开一路开拓坚持的济钢人,更离不开航行中的“掌舵手”:李玉田。

跌宕:100m3高炉、16万吨生铁、4000名员工

1993年5月,李玉田按照组织安排,卸下焦作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一职,怀揣着憧憬毅然走进了济源钢铁,而李玉田面对的济源钢铁实际上只是一个濒临破产的地方小铁厂,只有铁没有钢,用三个100m3的高炉生产16万吨生铁养活4000多名员工,产品单一,设备落后,劳动效率低下,要靠财政补贴过日子。

从1993年下半年,钢铁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济源钢铁只不过是大海中的一叶小舟,随时面临着被颠覆的危险,求生存求发展之路充满了荆棘。

从政府官员转变为企业家,现实给初来乍到的李玉田抛下了第一个难题:如何让内忧外患的济源钢铁产生新的能量?作为武汉钢铁学院本科毕业的李玉田利用自有的知识能力进行分析研究,最终决定:要拉长产业链,进行炼钢。

但炼钢之路谈何容易!炼钢工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技术工艺复杂,施工难度很大,当时济源钢铁要面临的是33个单项工程,共需投资金额高达1.6亿元。

李玉田说:“当时的大环境下,国内的企业资金经常出现三角债的情况,加上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导致炼钢设备和施工材料涨价,资金出现了巨大的缺口。”

在这个关头,李玉田为筹措资金,广泛动员济钢人行动起来,无论是济源钢铁的干部还是职工,纷纷慷慨解囊,从本不宽裕的员工中集资了1560万,而在这次的筹措资金中,济钢人跑项目批贷款的行程达50余万公里,盖了上千个公章。事实证明,李玉田为济钢开出的“方子”是有效的,艰辛过后的1994年底,炼钢一期工程顺利建成投产,济源钢铁36年有铁无钢的历史宣告结束。

提到李玉田,就不得不提到“改制”。

“在2001年前后,国有企业一片亏损,所以当时朱镕基总理提出‘改制’。我们济源钢铁也就开始进行企业改制,改就要改的彻底,当时没有留国有股,让全员持股,这样让大家成为利益共同体,大家也就都会发自内心的去做事。”李玉田说。

2001年11月18日,由全员持股的新济源钢铁正式成立,此次改制让李玉田成为中国钢铁界国有企业产权改制的第一人。与济源钢铁同期发展的一些企业慢慢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济源钢铁日渐强大,这再一次证明了李玉田决策的正确性。

涅槃:400万吨钢、300万吨优特钢

李玉田深知,要想跟得上发展,就要把握市场,丰富产品。

1997年底,济源钢铁在全国第二个建成国家小型连轧示范项目——30万吨棒材连轧生产线。之后,炼钢二期工程也建成投产。济源钢铁具备了年产30万吨铁、30万吨钢、30万吨材的生产能力,在河南脱颖而出,成为国内小有名气的钢铁企业。

济源钢铁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李玉田告诉记者:“在2004年以前我们一直生产建筑用钢,但从2004年以后济源钢铁就开始研究生产工业用钢。”他解释道:“考虑生产工业用钢是因为建筑用钢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一是政府的宏观调控对建筑用钢有一定的影响。第二是建筑用钢容易受到季节性限制,比如每年的九月、十月和十一月是建设期,用钢量会增加销量也就好,但在淡季就卖的少了,这样我们会很被动。第三是生产工业用钢顺应了全球钢铁品种的发展规律,西方也是以工业用钢为主,西方的工业用钢比例占到60%~70%,当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到后期,优特钢就是一个发展方向。”

从2004年到2009年,是济源钢铁“普转优”的关键时期,在这期间为了调整产品结构,促进转型升级,开始大量投入资金购买生产设备。“我们当时花了40个亿购买了全套的生产设备,这些都是国外最先进的设备,我买的设备一定是最好的,只有设备好了,产品质量才能得到保障,生产技术才能达到国内一流。”李玉田坚定地说。

设备是一方面,人才也很重要,李玉田请了大冶钢厂、西宁特钢、南京钢厂、青岛钢厂等多位专家,同时改变员工思维,要求员工参加培训,提高生产技能。

的确,在工业用钢的创新经营道路上,济源钢铁转型初期以45号钢为代表的中碳优质碳素系列赢得了客户欢迎,是工业用钢中用途极广、用量最大的钢种。济钢开发的产品既有线材,也有棒材,月产量超越三万吨。另外,济源钢铁成功开发的以65号钢为代表的高碳硬线产品,在中原和长三角很受欢迎。

其实工业用钢的发展之路也并非一马平川,李玉田告诉记者:“生产工业用钢有一定的难度,工业用钢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企业根据自身需求来制定标准,对于硬度、尺寸要求较高。在2013年到2014年之间,由于质量问题,我们曾经一次赔了1600万元,所以生产工业用钢需要勇气和实力,在探索中不断改进,不断成长。”

韶华:改制16年,纳税60亿,100亿目标渐行渐进

如今的济源钢铁有近7000名员工,在管理上李玉田实行的是严格的精细化管理。李玉田告诉记者:“工业用钢的生产在细节上都要注意,产品不可出现一点瑕疵。为了保证员工在工作岗位上认真细心,在进厂前要把手机上交,统一保管。我们有一套严格的劳动纪律,这是保证产品质量的根本。”

另外,如今的济源钢铁已经开始从制造商向服务商转变,目前济源钢铁有自己的产品研发中心,6个研发办公室和不同钢种的专家,这些专家可以去下游用户那里帮助其研发。李玉田介绍,“当前,同一种钢种用户也有不同的冶炼要求,我们的销售针对不同的钢种有不同的服务科室,对力量薄弱的用钢企业让合适的专家给他们指导服务,搞好服务实现双赢。”

对于环保方面,为了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济源钢铁设置了安全环保处。“钢铁环保有一定的特殊性,从2010年‘优转特’时,就把环保列为能不能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始终认为环保达标的关键在于设备,这也是我要花40亿购买进口设备的一大原因,济源钢铁自身也是一再提高环保标准,2017年我们花了5个亿购买了烧结机,这是世界最高标准的机器,同时,花了两到三个亿对发电机组进行了升级改造。”李玉田说。

2016年到2017年,随着济钢产品的质量提高与稳定,济源钢铁已与国际、国内多家著名品牌的企业实现了战略合作。如美国卡特彼勒公司、戴姆勒公司、中国东风汽车集团旗下的东风锻造、东风德纳车桥等。随着2018年4月28日瓦房店轴承集团对济源钢铁产品质量审核通过,济钢的轴承钢产品已获得了国内95%用户的认可。

济源钢铁的成功发展离不开精益求精的精神,也离不开李玉田的“两个坚持”。“一个坚持是长期不懈的改造,企业的技术改造,第二个坚持是长期不懈的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这是目前济源钢铁成功的最基本做法。”他说。

2016年济源钢铁改制15年,纳税50亿;2017年改制16年,纳税60亿......一组组鲜亮的数字背后流淌着无数济钢人的汗水,见证着李玉田一次次成功的脚印。时至今日,李玉田仍然追求着“双百”之梦:建立一个百年钢企,“十三五”规划内实现改制以来纳税100亿,坚定而又自信。

版权所有:河南钢铁工业协会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黄河北街4号附1号 电话:0371-63917753
技术支持:河南中钢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