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济钢,缘何后来居上?
来源:中国冶金报  编辑:管理员   2018年07月05日 11:11

5月8日,以河南济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济钢)为主发起人的河南省高性能特殊钢材料创新联盟宣告成立。该联盟将以高端轴承、弹簧、齿轮和节能型锻件领域中的国内研发部门和高端客户为引领,通过协同创新,推动我国特殊钢及高端装备零部件技术进步和产业化。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的有关领导在调研济钢后曾表示:“苦苦寻找了这么多年:到底谁在搞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我们终于找到了济钢。”

不过,从2004年生产“大路货”———螺纹钢开始,经过转型升级,济钢仅仅用十几年时间就成为卡特彼勒、戴姆勒、东风汽车等大牌制造企业的全球供应商,成为国内特钢领域的主力军,其后来居上的逻辑是什么?

“我们就是踏踏实实根据市场抓转型,诚信经营,创新发展。”日前,济钢集团董事长、总经理李玉田对《中国冶金报》记者表示,“济钢将围绕建设中部地区高端制造材料基地的发展规划,将在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和绿色制造等高端制造上走出济钢的特色之路。”

打造高端装备“芯片”

中船重工有位领导曾经在济钢区域加工中心现场会上感慨地说:“如果把高端装备产品比作电脑,济钢的特钢产品就是装备里的‘芯片’。”

“济钢是内陆企业,没有物流优势和资源优势。但是,济钢有区域市场优势,因为河南是装备制造业大省。”李玉田分析。他认为,生产建筑用钢的济钢必须转型升级,必须生产出装备制造业需要的高端材料,占领高端市场。

据悉,围绕济源的500公里范围以内,有洛轴、洛拖、中国重汽、徐工、陕汽、郑煤机、东风汽车、中船重工等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这些企业需要大量的高端钢铁材料生产零部件,这些零部件主要包括能源电力、高铁、汽车、船舶、工程机械、大型及精密设备制造等行业需要的轴承、弹簧、齿轮、轴类、连杆类、紧固件、大型精密锻件等。

“制造业从国外转移到国内,再从沿海转移到内地,这是趋势,并且这个趋势还在继续。济钢就是紧紧地抓住了这个机遇。”李玉田准确判断。2004年,济钢就下决心搞转型升级:普转优,优转特,特转精。

不过,高端装备对钢材的质量及性能要求很高,因而门槛很高。

“2009年,我去郑煤机推销的时候,人家直接来了一句:‘你济钢行不行啊?我这里可是驻着军代表!’言外之意是怀疑济钢的能力。”分管科技质量的济钢总经理助理万长杰回忆企业转型初期的情况。

“现在,他们是济钢的忠实客户,每年需要7万~8万吨的棒材,基本上都用济钢的。”万长杰说。

“要上就上最好的!”

为确保转型升级成功,济钢做足了文章。

“如果你开的是拖拉机,肯定冒烟,肯定跑不起来,如果是奔驰车,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李玉田说,“要上就上最好的!”

“十二五”以来,济钢先后投入60多亿元,实施了极具济钢特色的技术改造。

“装备要最好的,但不要多余的。”李玉田说。根据实际需要,济钢针对炼铁、炼钢、连铸、炉外精炼、真空脱气、连轧等,按照特钢生产的最高水平进行设计。这使得济钢成为行业同类型企业里花钱最少,但是装备竞争力最强的,并使得济钢的优特钢装备工艺一次性达到世界顶级水平,实现了企业硬件竞争力一次性到位。目前,济钢形成了400万吨铁、钢、材的能力,拥有包括炉外精炼、摩根七代轧机、KOCKS轧机等在内的国际一流装备。

在质量保障手段方面,济钢投入1亿多元配置了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ICP)、全自动端淬硬度计、直读光谱仪、氧氮氢测定仪、红外碳硫分析仪、金相显微镜等具有国际水平的高档研究设备,所有的钢种、所有的分析项目都可以在本厂内完成。“几秒钟,二三十个元素的数据全出来了。”万长杰介绍,“一家国内知名企业的技术人员来到济钢研发中心,大吃一惊:有这么先进齐全的检测手段!本来想去生产现场的他后来都懒得去看了。”

“我们的总资产是120亿元,可年销售收入就达到了200亿元。从投资产出效率的角度看,我们是国内一流的。”李玉田说,“要弄就弄世界一流的。因为济钢未来面临的竞争一定是全球化的竞争,不会只囿于区域竞争、国内竞争。”

一位钢铁行业的老领导在参观济钢后,感叹道:“现在,世界最好的钢铁装备在中国,中国最好的优特钢装备在济钢。”

硬件是基础,创新能力是核心

为了增强创新能力,提升创新水平,济钢也采取了诸多有效措施。

在投入方面,济钢每年用于研发的经费比例保持在2.5%~4%;如果按200亿元销售收入计算,研发费用每年至少5亿元。同时,济钢设立专业技术带头人、专业技术骨干、技师队伍等阶梯型技术力量,设立科技成果奖、员工创新奖、新产品开发和质量奖等,激励创新,壮大人才队伍,提高知识分子收入。

此外,济钢利用外部力量,搭建众多协同创新平台,先后与钢铁研究总院、中钢金属制品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等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和高校进行技术合作,构建了体系完整的高端特殊钢新材料研发平台。为了给引进的国内外专家创造更好的生活、工作条件,济钢还新建了一栋8000平方米的专家楼。今年5月份,济钢发起成立的河南省高性能特殊钢材料创新联盟,就是联合国内著名高校、科研院所、高端装备零部件生产制造商和应用单位成立的。

“近年来,济钢共开发优特钢品种300多个,仅去年一年就通过了100多家企业的二方认证,包括二汽、卡特彼勒等在内。”分管销售的济钢总经理助理杜玉柱介绍。目前,济钢已经成为国内少有的可生产ф5.5毫米~ф300毫米规格全覆盖的棒、线材特殊钢企业之一。

用质量和服务擦亮金字招牌

“中国重汽一次来了8个人,提出一定要增加订货量。以前都是我们打电话,求人家订货;现在我们都是接电话,客户催促发货‘快点儿,再快点儿’。”杜玉柱谈起前后对比,感慨不断。原来,济钢考虑到物流因素,销售半径基本在500公里以内,但是500公里以外的瓦轴听说济钢产品如此之好,就主动来采购了。

“济钢一直坚持创新,坚持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导向。比如非调质钢、易切削钢等,就是济钢应用户要求开发的。”李玉田强调。他认为济钢品牌历经60年风雨而不倒,源于济钢人根深蒂固的品牌意识、质量意识与精品意识。

济钢不仅仅拥有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证的国家认可实验室、河南省认定的省级技术中心、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和河南省工程机械用钢技术研究中心;还按照ISO9001、GB/T28001、ISO14001、IATF 16949技术规范建立了完善的认证体系,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智能控制。多年来,面对国家各级质量监督部门抽查审核,济钢产品的合格率始终保持100%。

与此同时,济钢还以最优质的服务擦亮济钢招牌。济钢以销售为龙头,实施接单排产、技术研发、合同对接、销售服务一体化协同,及时为顾客提供一站式贴身服务。

“济钢严格兑现‘买我们的钢材让用户放心,用我们的钢材让用户省心,钢材寿命周期内让用户安心’的服务承诺,实现从单纯产品销售向产品加服务的转变,以高性价比的服务和品质为用户提供超预期的价值。”杜玉柱表示。济钢规定了两项制度:一是集团高层对战略用户直接负责制度,每个集团高管都分别负责几个战略客户,提供贴身服务;二是钢种研发小组与用户服务科对接,按用户需求生产,产销研一体化。

“我们每一个钢种都有一个研发小组,每个钢种都有几十个牌号,每个牌号对应不同的客户,并且与客户都签有技术保密协议。”杜玉柱说,“我们一般是按企业标准而不是国(行)标生产产品。”

品牌产生光环效应。济钢产品得到了下游用户的普遍认可,产品已经进入代表国际第一档次的美国卡特彼勒、德国戴姆勒公司,国内进入了以东风汽车、三环铸造、三环车桥等为代表的汽车用钢企业,以东风德纳、郑州华威等为代表的齿轮钢企业,以人本轴承、洛阳轴承、襄阳轴承等为代表的轴承钢企业,以中钢郑州设计院等为代表的弹簧钢企业,以山东胜通、山东大业等为代表的的帘线钢企业,以上海奥达科、宁波晋亿等为代表的的冷墩钢企业,以郑煤机、晋城煤机等为代表的煤炭机械用钢企业,以一拖等为代表的农机企业。

来自权威部门的统计,目前济钢优特钢占据着河南市场60%以上的份额。未来,济钢规划在河南要达到80%以上的优特钢市场份额,为河南制造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当下的济钢已经从‘追赶’向‘领跑’转换了,到了超越、创造的阶段了。在这个阶段,济钢需要承受的压力很大。”李玉田说,“济钢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争当领跑者。”

“‘南有兴澄,北有济钢’,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李玉田说。

版权所有:河南钢铁工业协会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黄河北街4号附1号 电话:0371-63917753
技术支持:河南中钢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